文 | 飛魚財經
過去三年,在“灰犀牛”“黑天鵝”事件交織的大背景下,中國1.2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舉步維艱。
據北京大學發布的《中國小微經營者調查2022年四季度報告》,2022Q4,小微經營者平均營業額僅為11.2萬元,環比下降17.7%,同比下降13.3%,是過去六個季度以來的最低點。
事實上,小微企業本就極度脆弱,平均生命周期不到三年。而2020年以來,嚴峻的內外部形勢更是加劇了小微企業的脆弱性。
與此同時,小微金融這一世紀性難題也變得更加復雜化,成為了一塊更加難啃的硬骨頭。
面對更難解的題,中國金融業陷入沉思。該如何解決小微金融的“不可能三角”——風險可控、成本可控、規模發展?如何實現“精準澆灌”?小微金融機構又該如何平穩穿越弱周期,實現高質量發展?
1 | 小微金融“反脆弱”
截至2022年末,我國小微企業、個體工商戶數量已達到1.2億戶,它們貢獻了50%以上的財政稅收,60%以上的GDP,70%以上的專利發明,80%以上的就業。
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,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平凡英雄。
然而,小微企業的另一面卻是脆弱性。它們長期處在傳統金融服務的盲區,融資難、融資貴等問題一直是橫亙在企業面前的一道坎。
小微企業該如何“反脆弱”?核心在于發展小微金融,讓金融活水真正滋潤中國經濟的“毛細血管”。
對此,江蘇蘇寧銀行董事長黃金老認為,新型銀行可以做金融市場的“補位者”,不要和大行直接競爭,而要做縫隙業務——小微金融,“新型銀行的優勢在于靈活、低成本和差異化深耕。”
正是基于這一思路,2017年,江蘇蘇寧銀行懷著踐行普惠金融的初心和使命,躬身入局。其將小微金融服務定位核心業務之一,致力于通過“金融科技+場景金融”來破解普惠金融的難點和痛點。
江蘇蘇寧銀行由此成為“解題者”。過去幾年,江蘇蘇寧銀行“卷起褲腳”,深入到小微企業的“田間地頭”,創新打造了“321”模式的微商貸,即“3支撐”-用戶體驗、場景基因、數據風控,“2聚焦”-聚焦縫隙業務、聚焦微小商戶,“1融合”-線下融合線上。
對于微商貸的普惠和便利,南京眾彩物流市場的吳老板深有體會。
今年初,復蘇的春風吹拂,吳老板正準備前往新疆阿克蘇進貨,但資金鏈卻意外斷裂。他首先向傳統銀行求援,但由于銀行流水無法導出,也沒有開通網銀,更沒有詳細的經營數據和財務報表做支撐,無奈被拒之門外。
而江蘇蘇寧銀行在了解到相關情況后,迅速用IPC技術從一疊厚厚的手工賬本中,提取出了核心營業數據,相當于為吳老板做了一份數字化的“財務征信”。最終,江蘇蘇寧銀行發放50萬元的微商貸貸款,幫助吳老板解了燃眉之急。
這只是江蘇蘇寧銀行服務萬千小微的一個縮影。2022年,江蘇蘇寧銀行以金融科技輸送金融活水,全力幫助江蘇小微企業“反脆弱”。
截至去年末,江蘇蘇寧銀行普惠小微在貸客戶達到21.6萬戶,增加了3.81萬戶,同比增長21.4%。累計服務小微客戶超過120萬戶,為小微客戶提供資金支持超過1000億元。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26.38億元,較年初增幅45.38%,占各項貸款余額40.14%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在寒冬中,江蘇蘇寧銀行與小微企業都同步實現了逆勢向上生長。
2022年,江蘇蘇寧銀行實現營收40.65億元,同比增長17.64%,凈利潤10.05億元。
2 | 銀行業的“科技極客”
“沒有金融科技就難有普惠金融。”
小微金融可持續發展的核心,就是數據。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新興科技的崛起,正是破解小微企業“征信黑盒”的關鍵。
江蘇蘇寧銀行自帶科技基因,其很早就將自身定位于“科技驅動的O2O銀行”,公司目標就是發展金融科技,將復雜的傳統金融服務升級成簡單的數字金融服務。
為此,江蘇蘇寧銀行堅守長期主義,不斷加碼技術研發。2022年,公司科技支出占總營收比達到6.23%,遠超傳統的商業銀行。
另外,江蘇蘇寧銀行還全力打造“科技天團”。截至去年末,公司的數據及科技類人才占比已經超過50%。
受益于此,江蘇蘇寧銀行持續進化蝶變,成為銀行業的“科技極客”。2022年末,公司累計申請的專利為167件,連續三年成為江蘇省申請專利數最多的商業銀行,同時也是江蘇省首家榮獲“國家高新技術企業”認定的商業銀行。
科技與金融碰撞融合,迸發出了絢麗的火花。
數字科技的進階,率先為金融產品提供了更豐富的想象力。
近年來,江蘇蘇寧銀行精心打造的“生態資金管家”產品,就采用了先進的架構及技術,能夠支持SaaS和Open API接入模式,可滿足不同的交易量處理要求,并能將銀行服務更簡單地融入到各類場景,為場景客戶提供“支付、結算、融資、理財”一站式解決方案。
現如今,“生態資金管家”已成為爆款產品,注冊客戶數已達600多萬戶。
再以最為重要的風控能力為例。目前,江蘇蘇寧銀行已成功構建了包含“天衡”小微金融風控體系、“透鏡”智能風控引擎、“統一額度系統”、“秋毫”風險預警系統等在內的數字化風險管理體系,實現了貸款秒審、秒批、秒用。
2022年,在商業銀行不良率集體攀升的大背景下,江蘇蘇寧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.99%,繼續保持低位運行,并領跑民營銀行。
3 | “精準澆灌”實體的先鋒
活躍的民營經濟、蓬勃的實體產業,往往為新型銀行崛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。
廣東、浙江正是如此,當地互聯網經濟極其活躍,實體產業澎湃發展,因此,微眾銀行、網商銀行相繼誕生。
江蘇同樣如此,地處長三角,輻射江浙滬皖,民營經濟活躍度更高,需要金融活水澆灌的小微企業、實體企業更多,江蘇蘇寧銀行由此應運而生。
這也決定了,新型銀行始終會與地區發展同頻。換句話說,服務地區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,亦是新型銀行的使命。
2022年,南京市入選“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”,已有1081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選國家數據庫。
身處于從科技大國到科技強國的時代大潮,江蘇蘇寧銀行主動響應政策號召,成立了科創金融部,積極與政府科創平臺、科創產業園區等多方開展合作,并基于科創貸、人才貸等新金融產品,為科創企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。
截至2022年末,江蘇蘇寧銀行已累計服務300多家科創企業,貸款余額39億元。
綜合全文來看,在新型銀行集體探索金融發展新路上,江蘇蘇寧銀行平穩穿越周期,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優秀樣本。
江蘇蘇寧銀行為解決文初提到的金融業焦慮,提供了新的思路:它用金融科技去“精準澆灌”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,并嘗試突破“無人區”,去破解小微金融的“不可能三角”。并且,它始終與江蘇、南京的地區產業經濟共生共振。
看向未來,江蘇蘇寧銀行站在新五年發展周期的時間節點,才剛剛起航。而對于中國小微企業來說,江蘇蘇寧銀行的堅守與創新,將讓他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和光,將為小微金融提供更多的可能性。